中遠海運整合再推進:中遠船務、中遠造船、中海工業合并
日 期:2016/9/22
作 者:百冠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
今年2月,由中國遠洋運輸(集團)總公司(下稱中遠)與中國海運(集團)總公司(下稱中海)重組而來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(下稱中遠海運)正式成立。
中遠海運成立后,中遠海運船舶工業業務將進一步整合,8月18日,該集團召開工業板塊重組整合現場啟動會,成立了工業板塊重組整合項目制定方案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。 據龍船獲悉,目前整合建議方案已經提交集團層面審議。 工業板塊基本情況 中遠海運的修造船業務包括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(下稱中遠船務)、中遠造船工業公司(下稱中遠造船)、中海工業有限公司(下稱中海工業)三家公司,主要從事造船、海工、修理改裝、配套等業務。 據悉,目前三家公司擁有造船產能1155萬載重噸/年,修船產能1500艘/年,年可完工交付海工產品20個。截止2015年12月31日,資產總額753.14億元。 中遠船務、中遠造船、中海工業基本情況 中遠船務成立于2001年6月22日,在大連、南通、啟東、舟山、廣東、上海等地擁有16個企業,主要從事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、改裝及修理,船舶配套等業務,其中修理改裝和海洋工程建造業務處于國內行業領先地位。 中遠造船工業公司成立于1993年12月,是中國遠洋運輸(集團)總公司的全資企業,旗下擁有南通中遠川崎、大連中遠川崎等9個企業。主要從事船舶建造、船舶配套和鋼結構等業務,其中船舶建造技術、管理、建造質量處于國內行業領先地位。 中海工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,擁有中海江蘇、中海長興等各類企業19個。主要從事船舶建造、修理及船舶配套等業務。 整合方案 據龍船獲悉,方案建議將中遠造船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,作為整合平臺。將原中遠集團所持的中遠投資(新加坡)公司和中遠船務股權、將原中海集團持有的中海工業股權,劃轉至新工業公司。新工業公司現金收購中海工業持有中海江蘇、中海長興股權。 新公司將對工業板塊日常經營運作進行直接管理,中遠船務、中海工業、中遠投資(新加坡)公司股權劃轉到新公司后,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維持存續狀態,但不再作為管理層級履行管理職能。中遠船務、中海工業將視上市公司及土地有關遺留問題解決情況擇機關閉。 壓縮、調整、整合產能 方案表明,整合后,將對造船、修船和海工產能進行壓縮、調整,同時強化海工風險管控。 整體商船建造產能到2017年底,將由1205萬載重噸壓縮至1060萬載重噸,壓縮145萬載重噸;到2020年底,商船產能進一步壓縮至960萬載重噸。中海江蘇(老廠區)將關停。 目前,中遠海運共有海工建造企業5家:啟東海工、南通船務、大連船務、舟山船務、廣東船務。到2020年,海工建造企業由5家壓縮為2家(去除南通船務、舟山船務及廣東船務),年完成交付海工產品的生產能力由18個壓縮到9個。 對于修船業務,將對上海地區船廠(中海長興、上海中遠船務、立新船廠)修船業務進行搬遷、整合,淘汰3萬噸及以下船塢3座,新造或改造30萬噸浮船塢1座。將上海中遠船務海工模塊建造業務整體遷移至中海長興,對廣東地區船廠(廣東中遠船務、菠蘿廟船廠)修船業務進行整合。 如果整合能夠最終成形,那么中遠海運在修造船、海工業務方面將更富競爭力,在目前航運、造船長期低迷的行情下,期待中遠海運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。
來 源:搜航網資訊